您的位置: 首页 - 威尼斯144777新闻 - 要闻聚焦 - 正文

锐意创新 争创一流--2024云师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十大亮点

2025-01-09  

2024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新一轮审核评估整改为契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入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一、坚持示范领航,构筑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一是着力建设“一流”师资,把人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发展优势,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2名教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教学竞赛单元”分获一、二等奖。

二是着力打造“第一”金课,实施“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辅学”一体两翼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新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安全教育》必修课程,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和全体本科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

三是着力推进“一体”示范,作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云南省牵头高校,有效运用西南联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聚焦大中小学“协同作战”,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机制、一体化教改机制、思政课资源平台共享机制、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研修机制等建设。

四是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将西南联大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贯通立德树人全过程。每年对新进师生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教唱1首《西南联大校歌》、参观1次联大博物馆、观看1部联大纪录片、听1场联大主题讲座、参加1次“联大文化月”、通读1部书籍、开展1次现场教学。设置2个学分西南联大系列课程,培育“西南联大精神弘扬和传承”教学成果,获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相关项目24项,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相关项目119项,面向全省举办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暨“思政引领 数智赋能”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研讨会。我校“青声理论宣讲团”和“星梦青语志愿宣讲团”分别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2024年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2024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

二、强化以评促强,构筑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以评促建,强化内涵,举全校之力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通过专题研修培训、校领导带队专项检查、督导团重点督导、印发指引文件、编印学习资料、开展评估巡礼宣传、组织评估知识线上答题、开展预评估等方式推进评估理念落实落地。10月15日至11月7日,审核评估专家组对我校开展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工作。线上评估期间,专家组开展线上听课看课47节次、线上访谈座谈48场次共136人次、线上调阅4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47门次课程试卷、180份毕业生论文以及各类制度文件等32份。入校评估阶段,专家组开展访谈座谈35场次共207人次、走访职能部门和院系55个、调阅材料1份、考察校外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2个。通过此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校全面梳理办学成效、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特色,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完善具有云师特色的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三、坚守初心使命,服务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实施“151战略行动计划”,对接云南边疆基础教育人才需求持续提供优秀师资支持。2024年,初中“一专多能”公费师范生招生人数增至340人、“优师计划”招生331人、“4+2”卓越教师招生人数增至85人。找差距、补短板,内涵建设和条件保障两手抓,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历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顺利迎接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2个专业专家进校考察。目前,学校15个师范类专业接受教育部二级认证,认证率达83.33%。

二是发挥优势,强化全省教师教育引领作用。依托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三会两赛一课题”机制,发挥学校教师教育学科优势和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开展联盟2024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研究,以“弘扬教育家精神 助力边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第十二次理事会暨联盟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论坛,举办联盟第十二届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

四、突出多元培养,畅通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路径

建立健全拔尖学生培养机制,起草制定《威尼斯144777cm本科拔尖学生培养项目管理办法》,推进“一化三制”(个性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学校两个“冲A”专业教育学、地理科学获批省级拔尖学生培养项目。支持各专业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长,对接产业需求,创新校级拔尖学生培养模式,设置国家安全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遥感应用、绿色食品生物制造、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环境科学前沿技术、数字文旅与新经济、教师职业素养、科学教育、运动防护与康复、运动健康管理、体育艺术等本科微专业。

五、推进五育并举,探索体育美育浸润新路径

一是强化体育育人,开齐开足体育公共课程,开展校园跑等课外体育锻炼,落实体质健康监测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通过率超过93%。

二是推进怒江州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约300万元,打造“高校-政府-基础教育学校”联动合作教学和结对帮扶体系。依托“指导教师+师范生+管理团队”三支力量,选派音体美、心理学等专业指导教师、师范生500余人,开发专项课程20余门,组建学生社团120余个,聚焦师生心理健康、体育美育等开展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专项调查研究300余人次,组织专业教师和基础教育一线名师团队开展专题讲座、师资培养等100余场次,与8家驻点学校联合建设“教育研究与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以美育体育浸润学生10000余名、浸润教师300余名、浸润学校32所。

 

三是劳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加强云南省大学生劳动教育示范校建设,理论课程质量不断提升,校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2024年共有7000余名本科生修读完成劳动教育课程。

六、优化调整专业,夯实本科人才培养基础

一是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2024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撤销工商管理、动画、产品设计3个专业。以学科为统领,整合管理学类、化学类、教育学类等分散在不同学院的专业,本科招生专业优化至71个。

二是建设优质课程与教材。今年获认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至此,学校已获认定国家级一流课程19门、省级90门;立项建设校级优势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50项、校级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课程13门;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项,省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项;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新制定(修订)16个规范性文件。完善课程等级评价机制,累计认定A类课程22门次,B类课程234门次;落实教材“凡编必审、凡用必审”,入选云南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6部教材推荐至教育部参加“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

七、加强教师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持续开展新入职教师“师徒帮带”计划、教学能力培训、助课和教学能力考核工作,持续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与研修工作,赛训结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024年开展12场教学工作坊、5期专家讲坛,举办承办3项校级、省级教师教学竞赛。教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历年累计获奖数居全国27位。在省赛中,获奖总数、晋级省级决赛数量、特等奖获奖数量均居全省高校第一。

八、科教产教协同,持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是以“151战略行动计划”为契机,聚焦“三新”背景下师范生培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科素养提升。以双导师制指导2025届本科生开展专业实习实践3393人次,教育实习实践3940人次,高质量实施师范生编队教育实习。组织师范生进行基础教育学科知识解析能力训练。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师范生技能大赛获奖86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500项。

二是科教协同持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入选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省级项目175项(国家级重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般项目59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省级一般项目106项);立项建设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160项(重点项目29项、一般项目131项)。

九、系统谋划推进,助力AI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试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AI赋能教、学、研、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应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开展AI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工作坊,组织3场智慧课程、知识图谱建设专题培训,启动AI赋能智慧课程建设,升级设置师范专业《AI赋能教学设计创新与应用》必修课。

十、强化评价改革,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制订修订《威尼斯144777cm关于提升本科生深造率的实施意见(试行)》《威尼斯144777cm本科课程等级准入与评价管理办法(修订)》《威尼斯144777cm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修订)》《威尼斯144777cm本科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管理办法(修订)》等评价制度,明确主体责任和工作职责、强化政策激励和条件保障、优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进一步调动师生积极性,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年,是贯彻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谋划“十五五”的关键年,也是学校AI赋能教、学、研、管的推进年。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推进AI赋能教、学、研、管,深入实施“151战略行动计划”,谋划推进“双一流”创建,不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务处 供稿)

上一条:新华网致信感谢我校 下一条:我校组织寒假前安全大检查

关闭

威尼斯144777cm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1257号
威尼斯144777cm党委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设计开发.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一二·一西南联大校区: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邮编:650092